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主办单位: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671-0568
国内刊号:42-1778/G4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2574 人次
 
    本刊论文
技工院校高技应用文写作项目式教学探究

摘 要: 技工院校高技应用文写作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是行之有效的。项目式教学结合项目流程来设计教学内容, 用项目主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参与项目流程中完成相关应用文种的写作,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

关键词:技工院校;应用文写作;项目式教学;项目流程;核心职业能力

 

技工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和社会实践第一线的技能人才,强调实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技工教育的显著特征。在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对其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8项,称为“8项核心能力”,其中“与人交流”能力位居八项之首。为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职业核心能力,多数技工院校在高技阶段开设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但在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根本性的转变。

近几年,教师们在写作教学法方面有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可喜的经验,包括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动了应用文教学改革和发展,但总的来说仍然没摆脱“知识讲授+例文分析+写作练习”的模式。在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中,笔者采取以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法,以社会活动项目的具体流程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改变授课方式,对于改革技工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写作能力具有现实意义。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真实的社会活动过程,并在教学活动过程的各个阶段完成应用文写作。

一、高技应用文写作教学可采用项目式教学法的原因分析

项目式教学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亲自参与一个项目的全过程,独立组织 、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项目运作中遇到的困难,是一种典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通过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中,让学生更积极并有目的地展开自主学习。应用文写作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就是以社会活动项目的具体流程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设计,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真实的社会活动过程,并在教学单元活动过程的各个阶段完成应用文写作。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项目工作的进行,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和实践技能。这一指导思想与技工教育培养生产第一线技能人才的目标非常吻合, 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应用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是值得技工教育工作者大力借鉴的人才培养方式。

二、在高技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实行项目式教学的必备条件

(一)项目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设计合理项目任务,创设学习情境的能力。

在项目教学中,基于社会活动流程和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项目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这要求老师有相关社会活动经历和项目管理的经验,并对教学的内容知识深入研究。设计项目教学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淡化理论难度和深度,根据社会活动流程教学内容解成若干个小项目,在各个项目中将知识点与能力点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技工教育的应用特色和能力本位。同时要注重创设学习情景。注意与其它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协调;介绍项目内容要讲究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这要求学习的积极性和讨论的热情。

(二)项目教学要求教师对自我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项目教学可划分为三个环节,即项目的准备、实施过程与后期评价。每个阶段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不同,教师在各个阶段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对自我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教师不再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在不同的项目教学阶段,有不同的角色定位。在准备阶段,教师主要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实施阶段,教师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评价阶段,教师又成为了一个评价者。

(三)改革考试形式,注重能力考核

考核不再以一次性的闭卷理论考核为主,而是要求考核的内容和方式作相应改革,要“以能力的考核为中心”,因此,对文化理论知识,可以开卷考试,重点抓实践写作能力考核、全课程贯穿的核心项目考核,这样才能不断地锻炼、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

三、项目教学法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我将“招聘求职”项目导入《应用文写作》课程的一个教学单元中,单元教学的具体内容根据社会活动的项目流程进行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将完成招聘启事、求职信、简历、应聘感谢信和通知等文种的写作。

(一)项目实施的预备阶段

1、设定教学目标。

职业素养目标: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诚信意识,沟通交流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等;通过对本单元关于应用文写作规范的认知,带动学生对有关文种撰写要领的全面理解与把握,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职业技能目标:掌握项目实施中所需应用文体写作技能。

2、确定教学方式。采取讲授、研讨、训练、实践、成果分享和点评等多种教学方式。

3、分解任务分组。

在“招聘求职”单元教学中,根据项目的开展流程可分解为6个方面的任务。并根据项目需要,将所有参与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为招聘方,一组为求职方,选出组长。同时明确双方的任务。

招聘方的任务:写作招聘启事;制订面试方案,并组织面试;通知拟录取人员名单。

求职方的任务:写作应聘求职信和制作简历;写作求职感谢信。

在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招聘求职双方可以根据需要再次将组内成员分成若干小组。

4、准备资料

各组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图书馆、网络计算机等,搜集与所做课程任务相关的资料。在一周时间里,考虑招聘和应聘的问题,构思相关文种的写作。

(二)项目实施阶段

    1、组织组内文种知识交流

根据前期收集的资料,组织各组文种知识的交流。交流的方式:一是从各组中选出该组学习中最有成效的部分,由一名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和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和发现的一些技巧传授给其他学生;二是组内互助,对于没有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学生要给予帮助,强调是同学之间的帮助。保证每一个同学都能有一项学习内容是熟练掌握的,其他内容是掌握的程度。教师要在关键环节做适当的指导,特别是难点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办法。

2、根据项目流程完成招聘、求职活动

(1)招聘方发布招聘启事。

招聘方提前组织讨论招聘启事的写作,并完成2-3份初稿。然后在小组内互评,选出优胜习作。教师参与小组讨论,积极指导学生修改优秀习作,营造轻松自由的应用文写作环境。招聘启事完成后发布,可以打印张贴,也可以在班级群里公布。

(2)求职方提交求职信及简历

求职方根据招聘启事拟写求职信并制作简历。每人完成一篇求职信,组内互评修改。求职信修改完成后每人制作简历一份,正式打印装订,提交到招聘方。

(3)招聘方制定面试方案,并筛选简历

在求职方准备求职信的时候,招聘方讨论制订面试方案,教师参与指导,最后由组长收集各方意见完成面试方案初稿。然后组内讨论,进一步修改完善,确定方案。根据招聘要求,筛选简历,并通知入选人员,完成正式面试前的准备工作。

(4)正式组织面试

在老师的协助下,根据面试方案在教室里模拟面试场景,正式组织面试。完成提问、打分、排名、公布成绩等工作。

(5)求职方写作求职感谢信

未争取面试成功,参与面试的学生写作求职感谢信。组内互评,修改完善后将其提交到招聘方。

(6)招聘方发布拟录入人员通知

综合各种求职者的各种表现,招聘方最终确定求职成功人员名单,发布拟录取人员通知。

(三)后期评价阶段

项目完成后,在班级里进行评价,从活动组织到文种写作,从各组表现到个人表现,让同学们畅所欲言。既可以总结经验,也可以建言献策,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让同学们对求职应聘活动的认识从实践进一步上升到理性层面,深刻领会文书的重要性,掌握相关文书的写作。

四、结语

尽管项目教学法运用于技工院校高计的应用文写作教学还处于尝试阶段,但它确有应用价值。在项目实践中,要让学生“学会”和“会学”。 教师用项目主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注意运用成功激励策略及评价激励策略,要充分尊重并支持每个学生求新的做法,求异的思维,质疑问难的勇气与智慧,鼓励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进行新的探索,使每个学生能够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都取得成功。另外在教学中要营造教学情境,学生体验项目实施过程,在实践教学中提高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赵洁.浅析项目教学法对关键能力的培养 [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4):26.

2.吴全全·项目教学法—高职教师资收获之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06),50- 51.

3.张莹.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商务英语写作课程中的应用 [J]. 职业教育研究, 2011,(2):103.

4.程少伟·谈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之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5(11),116- 133.

5.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究[ J].中国职业教育,2006(02), 43- 44.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新课程研究(上旬刊)》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新课程研究(上旬刊)》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