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主办单位: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671-0568
国内刊号:42-1778/G4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2561 人次
 
    本刊论文
“任务驱动”模式在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实施和反思

  内容摘要:目前,英语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种具体呈现,既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本文就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中的实际运用,从合理设计任务的驱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字:任务型 任务驱动法  英语课堂教学

 

 职业高中英语的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使学生以文化知识激发技能,培养学生在常用情景中能熟练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智力和个性,发展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平台。现代英语课堂教学是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中应用视觉、听觉、触觉、等来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使他们乐学、爱学、会学、和谐、主动的发展。以“任务驱动” 为核心的职高英语课堂教学就是建立在这种思想上,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的新颖教学形式。

 目前职业高中的英语教学由于学生层次分化严重,课堂教学中教师仍过多地把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的讲解上,运用英语也只是停留在模拟的简单情景中运用已掌握了的语言知识。由于学习习惯的惰性,学生仍然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他们不能将所学的语言进行运用,不能将它们与生活实际想结合,学习的语言知识不能转为表述意愿进行交往的能力,知识与运用脱节。职高学生认为学了没用,从而失去了学习的愿望。对于目前的教学对象,只有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价值,学生才会为之努力。针对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对英语课堂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

一.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课前准备

“任务驱动”模式是实施任务型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任务型的活动是一种以交际教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探索,以完成有意义的学习任务为目标的活动方式。为了完成这些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关注输入材料的质量,优化教师的作用,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就尤为突出。

1  活化,重组教材的任务性

教材具有权威性、统一性和不可代替性。但是教材也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如果我们完全依赖于教材,不对教材进行创新和活化的话,不仅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冲淡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教与学的严重脱节和不协调。因此教师应该通过紧扣主题或话题来活化教材,重组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尽量使静态的文字变成活泼的交际活动,在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使其实践性更强、生活味更浓,从而让学生愉快的融合在英语生活环境中不知不觉的吸收知识。突出课堂教学中任务的可操作性, 显现任务的驱动力。

2  设计可预测任务的驱动性

任务的设计,在整套课堂教学中可分为可预测性任务和不可预测性任务。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应该在学习,研究教材的同时设计可预测的任务。这种任务的驱动性应该体现在所设计的任务应该是学生通过学习所学内容可以完成的任务。在学生学习一些相关语言之后,我们可以在适当时间专门组织一些真实运用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知识、所形成的能力运用到真实的任务完成中;计的任务应与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有一定的差距,学生无法在没有学习所学内容之前完成。这些差距可以是知识差距(knowledge gap)、能力差距(ability gap) 、技能差距(skill gap)、信息差距(information gap)、以及文化差距(culture gap)。对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任务,可以要求学生集体完成,对能力要求一般的任务可以让学生单独完成。

设计的任务应该是运用性的任务,大多是交际性任务,也可以是少量的是非交际性运用任务完成这项任务应尽可能充分运用教学内容,让学生尽可能充分运用他们通过教学内容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信息和文化理解;设计的任务应该语用真实、语境真实、语义真实,符合学生真实兴趣、针对学生真实困难。例如职高英语第二册Uint12 COMMUNITY SEVICE,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社区在社会中的功能,社区活动的具体内容以及怎样创建和谐社区。在教学设计中我以“参观(visiting---活动(activity)---面视竞聘(interviewing)---讨论(discussion)”为主线,通过安排社区的一天,逐步完成相应的任务,第一任务驱动第二任务,主任务贯穿其他任务。

二. “任务驱动”模式的课中练习

 由于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元的、多层次的、多功能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细致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双边活动的过程。 因此“任务驱动”模式的效应也是相互的。以往的“任务驱动”的特性往往只在学生完成任务时显现出。但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这种“驱动”的特性也会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产生一种隐性的“驱动力”,激励教师更好地把知识,把趣味把情感,把微笑,把手势带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1  活化任务驱动力为学习效率。

职高新教材重视鼓励学生使用规范,地道的英语,在各种情景中参与“任务”与“活动”,体现语言学习的激励性、工具性和交际功能。“任务驱动”模式的动力关键从以下三方面得以实现:一是任务的呈现,任务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一开始就呈现学习任务,这样才能使学习过程成为任务驱动过程;再者就是教学过程必须围绕任务的完成而进行,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不断运用正在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完成任务,学生在取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又形成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三是“任务驱动”模式的课堂应该是一种“交际、互动”的课堂。如图:

教师教的过程:任务呈现→引导学习↘ ↗点拨评价
师生合作
巩固新知
学生学的过程:参与任务→学习新知↗ ↘互动学习

例如在Unit12 COMMUNITY SERVICE 中,我把竞聘设为主要任务,因为职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于实用性。竟聘应征是职业学生将来毕业后必然要面对的,也是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第一步。因此在相应的教学课堂之初我就明确地说明:How to become a successful volunteer of the community? & How to have a successful interviewing experience? 继而让学生在参与应聘过程(准备--参观--总结--讨论--面试)等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完成任务。学生在任务驱动下,积极调动原由记忆储存中的语言知识(THE BACKGROUND OF COMMUNITY ), 自主运用最新学到的语言知识(COMMUNITY ACTIVITI),将新旧语言知识及技能运用自然地结合起来(COMMUNITY HARMONY), 最后运用交际所得的信息制作各自的(RESUME),参与面试而宣告任务的完成。

从上例可以看出,由于任务的设置,教学在新旧相关知识、技能与运用间建立起了直接的联系;同时作为任务焦点需要解决的问题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正是这种双重联系使学习目标具有了实际意义,使教学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1  不可预测任务在课堂教学中“驱动性”

英语课堂教学是多向交往、各因素交互活动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职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层次差异明显,学生生理和心理,个性不同,因此设计的可预测任务也往往会让好的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驱动性,而抑制一些英语薄弱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当部分学生通过完成老师所给的任务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环境会引发出新型的,独特的,多角度的新任务。老师此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可以刺激那些对英语有厌学情绪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可以通过学生给老师和班级提出的新任务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在COMMUNITY  SERVICE中,学生引发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the relationship of neighbors in the modern community”现在社会发展了,社区形成了,可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淡了。学生对问题的讨论让课堂更有了气氛,此时此刻作为老师的我,并没有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来牵制学生的讨论,而利用学生给我创造的机会升华了本节课的主题“和谐社会的重要性”。这成为本节课的一个亮点。这种不可预测的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真正体现任务的真实性。

三.“任务驱动”模式的课后延伸

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知识的运用延伸到课堂之外,这是推动我们学习的原动力。由于任务的需要,学生自然会产生学习外语的动机和兴趣。这样的目的和兴趣比在单纯的语言课程中容易产生,而且持久。外语学习也因此变得更加生动、有效,更具挑战性。在课后应该继续发挥这种“驱动性”的延时效应,及时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能够在课后获得最大的主动权,灵活运用语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具备新知识点迁移要求的活动情景,即练习任务,供学生练习。在COMMUNITY SERVICE课后,班级学生分组选定几个特定的社区进行一次社区调查,最后做出一个关于如何改善社区环境的“REPORT”,为创造和谐的社区做出学生自己的一份力。始终充当参与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在课后,教师根据延伸任务的驱动性设计出不同的任务化活动,让学生通过与学习伙伴合作去完成任务,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与人共处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还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实现自我价值。

四.任务驱动课堂模式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

通过对这种课堂模式的尝试,我们的课堂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真实的任务,而任务的连贯性所产生的驱动力,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使课堂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养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投入到课堂之中。任务驱动式教学的这一特点对职高英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要想在课堂上真正做到游刃有余,教师要完成好角色的转变,其认知水平、教学能力必须得与时俱进。教师只有具有高尚的情操、令人崇敬的人格魅力、缜密的理性思维、丰富的人文素养和不断的创新精神,才能征服学生,使师生在新课程的平台共同成长。

五.结束语

海伦 凯勒曾说过,当一个人感受到了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在地上爬。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成长不断地感动着、激励着我们这些教师。学生的头脑绝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炬。他们的潜能是巨大的。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激活他们,让他们产生高飞的冲动。任务驱动模式的动力就是他们成功高飞的有机燃料,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

 

 

参考文献: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倪文赛《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15

<Introducing Multiple>   Howard Gardner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新课程研究(上旬刊)》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新课程研究(上旬刊)》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